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的耦合


武汉未来城如何驯服内涝——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的耦合
“到武汉去看海”,网友用以调侃武汉在暴雨面前是多么脆弱。近年来,全市性内涝频频关顾千湖之省的省会城市武汉,网友拍的武汉“水漫金山”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如何驯服内涝呢?景观设计师在这方面,与排水设计师一道能大有作为。
武汉未来城位于东湖国家级新区高新大道,作为以新能源、新经济为代表的办公园区,在规划中有龙山溪穿过。按照常规布局,龙山溪所在地方要布置排水管网。常规的混凝土质的排水管网,是城市灰色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而龙山溪由于上游水库来水不足且因周边渣土堆放而失去了往日小溪的风采。一边是小溪缺水,一边是雨水白白排放了。能否将雨水初步处理雨水作为景观水体呢?这样一来可以增加景观水体,二来因为景观水体的面积更大更能作为生物滞留池以减少对市政管网的冲击,并“顺便”处理内涝问题。
那么,用这种中等尺度的园区绿色基础设施,使开放性的景观河道具备“雨水收集与缓冲、生态水处理、浇灌植物、为小型野生动物提供温床”等多重效果。上海唯美景观的设计师们,与武汉市政的给排水设计师一道,创造性地将此段龙山溪作为雨水排水明渠;雨水经过收集并初步沉淀,经由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为主的湿地处理后,连接下游的业已存在的排水主干管网。达到了绿色基础设施并与下游已建成的灰色基础设施耦合。
 
2016年6-7月的雨水,在武汉是50年一遇,也有说是100年一遇的。龙山溪经受了多场特大暴雨的考验。我们简单分析数据就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当初按照测算,主干排水管直径2米即可;而开放式的景观水体,最窄处都超过20米,路面与水底的高差平均超过3米,水体面积超过50亩地。这样水体的通过能力是之前的19倍,还有近10万立方的水体缓冲空间,能容纳示范区全部场地平均30厘米的积水。也就是即便雨水不排泄到下游,也能应付极短时间内303mm的暴雨而不发生内涝。从照片看来,经过特大暴雨后,龙山溪雨水流入较满,但还足以应付,余留了缓冲空间。
景观从来不是孤独的观赏对象,它不只是装点我们的视野,更在创造社会、经济、环境等多重效益;景观是动态的、多维度的,景观也极度深入到我们的生活。难道你只能看到武汉“烟汀一抹蒹葭渚,风亭两下荷花浦”么?
 
 
 
 

服务热线

021-61122209

微信服务号